偶遇这个小道场也有一番殊胜的缘起。
又是个周末,陈兄因为新买了辆凌志越野车,一心想出去飙一下,正好张师也处于无事可做的阶段,于是几个人就出发了,依旧是没有目的地的开始,过了黄土岭隧道,张师说此地有一个建在悬崖上的寺院,立刻从江边的国道弯向山里,就在旁边的山脚下,又是一个山坳,山坳的上面是一个水库了,果然西侧的山崖上悬空着一座寺院,按栈道的修建方法,一排大殿挂在那里。江南的秋天已经有几分凉意,坐在大殿外面的围廊上,五面来风,爬阶梯后的一点燥热马上消失,然后感觉到有点难以抵御的凉气。一位当地的老人坐在旁边,有一句无一句的搭讪着,不经意间,老人提到旁边就是一条古驿道,104国道修成之前,这个联系两县的唯一通道了,不久前有一南边某县的人在山上的道旁修建了几间房子居住。
竟有隐居者?我们来了兴致,按老人的指点寻上去。
看得出的确是一个古道,道路明显宽于一般乡间的山路,路上的石头也证明了此路的历史。顺路爬上了一个山坡,在林间转了两道弯以后,翠竹林间,一座黄墙的房子立现,按老人的说法应该就是这里了。可这不是普通的房子,而是一个标准的佛堂,而且是崭新的。堂内有两个50多岁的男子正在整理院内场地,见到我们客气地来打招呼。堂内有三座房子,都是两层的建筑,一个正殿,两座厢房。正殿的一楼供奉着释尊,二楼是三圣殿,佛像上都盖着红布,看来还没有开光。厢房看来是用来住宿的,里面都空着,能住下几十个人。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大殿的两边各有一间禅堂和课堂,看来修建者考虑得很周全。
做工的老人介绍说,这里原本叫石佛堂,名字来源于大殿后面的两座石佛像,果然在后面的岩石下有一座释尊的石造像,看来就是用那块大石头雕刻而成,年代肯定久远,从石像后绕过爬上山,又是一座利用山石雕刻而成的小佛像,形象古朴,老人说文革期间此像的头被损了,现在的是后来补上去的。
我们此时最感兴趣的是那位据说花了30多万在这里修建寺院的修行者,就在三圣殿里的禅凳上打坐念佛静等那位发心修行的老人归来。此地气场果然不一般,很容易就能静心入定。可等到黄昏,还未等到山中的主人,只好遗憾归来。
一周后张师说他们又一次去了那个寺院,带去了十几条毛毯结缘,但是还是没有遇到那位修行的老人,张师只好作了一首偈子留在那里的课桌上:
千年古道入世事,
生来未谋古佛友。
青竹林中见法身,
心空离空归净土。
机缘未到,未能相见,期待下一次的因缘成熟。